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阿里地区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采集工作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     资料来源:      点击数:次    【字体:

打印分享到:

阿里地区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采集工作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系统性保护,地区文旅部门牵头开展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采集专项工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精准推进,目前已圆满完成采集任务

        本次采集工作严格遵循 “精准摸排、全面记录、科学归档” 核心原则,组建由非遗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的专项工作组,分赴噶尔县、革吉县、普兰县、改则县、措勤县、札达县、日土县及地区等核心区域,深入乡镇村落、游牧聚居点开展 “地毯式”实地采集。


       工作全程参照国家级非遗申报规范流程,通过“实地走访 + 深度访谈 + 技艺实录”三位一体方式,系统归集传承人个人信息、技艺特征及项目存续现状等核心要素。在技术保障层面,全面应用高清摄像、多轨同步录音等专业设备,完整捕捉传统技艺流程、曲艺表演等非遗核心载体,结构化访谈厘清各项目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及当代创新实践。

       针对格萨尔说唱这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口头传统项目,重点实施口述史专项采集,详细记录艺人学艺脉络、说唱技法及史诗传承谱系,确保千年文化记忆真实留存。累计完成24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信息采集与标准化建档,覆盖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曲艺等三大类别。其中公益性传承人7名,占比29.2%,重点聚焦濒危项目抢救性传承与公共文化普及领域。同步完成16个非遗项目的系统性普查,包含“宣舞”等特色项目延伸分支,构建形成“项目 - 传承人 - 技艺”三位一体的存续档案体系。其中公益性项目6个,涵盖民俗礼仪传承、传统知识传播等公共文化服务范畴。

截至目前,已形成文字资料5万余字,拍摄高清影像1000 余张,录制技艺流程及访谈视频32小时,所有成果均完成初步数字化归档,为后续申报评审及非遗数据库建设奠定基础





























上一条:​“天上阿里”惊艳北京西站 文旅展演点亮首都旅途——2025西藏阿里文旅进京宣传推广活动首场演出成功举办

下一条:天路谱新篇——阿里普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破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