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融合为路径、以惠民为根本,推动党建与文旅产业同频共振,为促进阿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筑牢思想根基,把准党建引领“定盘星”。局党组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确保文旅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文旅大讲堂”“书记讲党课”等活动36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建引领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制定党建与文旅融合“十条措施”,建立党组牵头、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责任”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文旅项目策划、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服务提升全过程,以党建凝聚发展合力,确保文旅产业发展不偏。三是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建立“红色基因库”,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精心创作《党的恩情》《幸福的阿里在天上》等红色歌曲,通过传唱凝聚精神力量。同时,精心规划特色旅游线路,深挖象雄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将其巧妙融入景点讲解、互动体验等环节,全流程严格把控,确保文旅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建强组织体系,锻造产业发展“主心骨”。我们秉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理念,全方位发力,为文旅产业发展筑牢组织根基。一是延伸组织链条。在重点景区、文旅企业、民宿合作社建立联合党支部27个,并选派45名党建指导员下沉指导,打造了“冈仁波齐党员服务岗”“班公湖生态守护队”等特色品牌,推动党组织有效嵌入旅游交通、酒店服务、文化体验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二是育强骨干队伍。大力实施“文旅人才计划”,举办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班12期,累计培育本土人才420名,为文旅产业注入源头活水。同时,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当先锋”行动,组织300余名党员骨干参与G219文旅廊道建设、暗夜星空保护等项目攻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三是创新融合载体。推出“党建+文旅”十大行动,举办“党员讲阿里故事”“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深挖地域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普兰“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札达“古格文化”等特色IP,推动实现“一县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以党建引领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彰显党建实效,谱写惠民兴边“新篇章”。党建赋能,助力发展,实现惠民兴边“三大成效”。一是品牌影响力跨越提升。“藏西秘境·天上阿里”跻身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冈仁波齐转山路线入选“全球十大经典徒步线路”,2024年全地区接待游客258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5亿元、文化产值5580万元,均创历史新高。二是民生带动力显著增强。通过“支部+合作社+农牧民”模式,带动5871名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实现农牧民增收5806万元,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兴边“金钥匙”。三是生态与文化保护双赢。成立“党员生态巡逻队”,建立景区环保“积分制”,实施“绿色酒店”“低碳旅行”认证;抢救性保护11项濒危非遗技艺,推动“果沃情”“宣舞”登上央视、破圈海外。
虽然我局在党建引领文旅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党建责任传导不够精准、党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贯彻落实全地区组织部长会议和何界部长讲话精神,大力实施“边疆党建文旅示范工程”,沿G219、G216、G317布局“党建+边境旅游”“党建+非遗传承”千里示范带,积极构建“文旅大党建”格局,为把阿里建设成为雪域高原“西部明珠”贡献文旅力量。